新华社济南7月11日电(记者杨湛菲 王鹏)记者11日从国家文物局此间举行的全国考古作业会上得悉,到现在,“考古我国”重点项目环绕人类来源、农业来源、文明来源、一致多民族国家展开等核心问题,策划“夏文化研讨”等18个严重项目。
据介绍,七年来,严重考古研讨实证中华文明来源与展开头绪。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确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志的我国方案。良渚古城遗址列入《国际遗产名录》,石峁遗址当选国际十大考古发现,二里头、三星堆等考古作业获得严重效果。新疆、西藏考古以及吉林古城村、云南河泊所、贵州大松山、青海热水等地重要考古效果,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式。
与此同时,现代科技助力考古才能进步。高校郊野考古实习基地、大遗址考古作业站明显地添加,考古开掘方舱、移动实验室等专有配备水平大幅度的进步。空间遥感勘探、碳十四测年、古DNA剖析、同位素剖析等科技考古技能更广泛应用。
我国水下考古和水下文化遗产维护也快速地展开,北礁沉船遗址等5处水下文物被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,广东、山东、福建等省划定水下文物维护区。“南海Ⅰ号”沉船开掘提取各类遗物18万余件,甲午海战沉舰查询承认致远舰、经远舰、定远舰,长江口二号古船全体打捞入坞,南海1500米深度海域布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,水下考古迈入深海新阶段。
中外联合考古方面,环绕“一带一路”建议、全球文明建议,我国考古人走出国门,推动联合考古举动、文物维护项目。亚洲文化遗产维护举动逐渐深化,“一带一路”联合考古蓬勃展开。32家组织赴外展开36项联合考古项目,与40余家国外科研院所、博物馆等建立了杰出联系。
此外,七年来,中华文物全媒体传达方案体系施行,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品牌影响力渐渐地加强,《我国考古大会》等精品节目显示中华文化魅力,考古遭到渐渐的变多人民群众重视和喜欢,助力进步全社会文明素质。